近日,歐盟發布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2016年度報告,內容涉及系統介紹、按通報類型、風險類別、產品分類、原產國、通報項目等統計分析。
2016年,該系統共發出原始通報2993份,原始通報產生后續跟蹤信息7288條,總體2016年通報比2015年增長%。該報告中明確與中國有關信息包括:中國堅果、堅果產品和籽類中黃曲霉毒素被通報數量排名第5,被通報50條;原產中國的花生被通報49條,其中48條采取邊境拒絕措施;我國產品被通報總數254條,同比下降%。
歐盟委員會于2010年對花生、開心果等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殘留進行了修訂,要求供人直接食用或者用作食品配料的花生及其他油籽、堅果及其制品(不包括巴旦木、開心果、杏仁、榛子和巴西堅果)黃曲霉毒素B1為限量μg/kg,總黃曲霉毒素B1+B2+G1+G2限量為μg/kg。
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,其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,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�!包S曲霉毒素B1”是黃曲霉毒素中的一種,其毒性和致癌性也強,存在于土壤、動植物、各種堅果中,特別是花生和大豆、小麥等糧油制品。一般以熱帶和亞熱帶等南方高溫、高濕地區受污染為嚴重,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檢出率比較高。黃曲霉毒素耐熱,280℃才可裂解,故一般烹調加工溫度下難以破壞。國家質檢總局規定黃曲霉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檢項目之一。
廈門檢驗檢疫局數據顯示,歐盟是廈門口岸主要的出口目標市場,且出境貨物以食品及化妝品、植物及其產品為主。在此,提醒相關出口企業:應從基地抓起,降低食品源頭中黃曲霉毒素污染;提升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,完善質量管理體系,確保產品質量安全。另外,也要密切關注和解讀進口國黃曲霉毒素限量標準變化,科學評估其帶來的影響,積極應對。還要加強出口產品黃曲霉毒素檢驗,企業應落實主體責任,主動配合質檢部門做好原料及成品檢測工作,把好出口檢驗關。
警惕:黃曲霉毒素成為堅果出口“攔路虎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