氮氣,已作為強化采油氣體。太陽石油公司原注天然氣,如停注多只能再生產一年;后采用注氮,可再持續生產20年。七十年代開始用含氮氣85%以上和含二氧化碳15%以下的煙道氣進行提高油田采收率研究和工業試驗。至八十年代中期,日注氮氣量總計達到1500萬米3(每年50億米3以上)。1986年,用氮氣驅油的油田增加28.6%。1987年5月,德士古公司獲準在埋藏41砂層的區塊上進行注氮作業,在進行的三個注氮周期中,在每一個周期內,15天注氮110萬米3。由于注氮成功,該區塊獲增產原油約0.88萬噸。
氮氣作為“驅油氣體”,要求無油無水的干燥氮,純度99.99%以上,注入壓力20~60兆帕。
1985年5月4日,頭次氮氣泡沫壓裂在遼河油田施工成功,標志著氮氣泡沫壓裂工藝技術已向先進水平起步。施工中,氮氣排量每分鐘為540米3,累計用氮氣量19879米3,液氮量28.56米3。施工新用設備中,有液氮泵車4臺、45米3貯液罐2個、液氮罐車1臺。施工結束后反排順利,日產油從壓前4噸增加到壓后的13噸。中原油田、大慶油田在壓裂增產中,也應用了擠入液氮助排的方法。